站在教授的角度来讲,本意是好的,不过李稻葵的这番言论并没有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反而是质疑声一片。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能领到这1万块钱的家里也不差这1万块,差这1万块的也领不到这笔钱。
那么如何甄别“穷人”?钱能不能完好无损地到穷人手上?这就非常难,免不了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进来,甚至甄别+发放这两个流程花出去的钱,就要比发的现金还要多。低收入是一个很难界定的范围,只看工资,还是看隐形收入?只看工资比较容易对比,可是隐形收入就很难查询了,因为这些钱都是在国家监管范围之外的。
假设一个上海人在本地有10套房子,每个月的工作就是收房租,但是在社会层面看来,这个家庭应该算是低收入家庭,因为这个家庭没人上班赚钱。
另外,由于人们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如何提高精准度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发1000元,效果与没发钱是一样的。
最后,再让我们看一看中国国情,我们知道中国人是很爱存钱的,这个特点很重要。美国之所以要给民众发钱,就是因为美国人基本不存钱,所以疫情一爆发,很多人不能工作,没有收入,各种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发钱是很有效的解决办法,但中国人他不一样,如果给你发钱,你可能就把钱存起来了,根本起不到带动经济的作用。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消费券的限期性、专用性、特定性,对于拉动消费来说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再来看看国内发放消费券具体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消费券具有筛选作用。消费券对于富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富人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就算有富人领取了消费券,也有可能因为太忙而忘了使用消费券。
消费券对普通人来说比较有用,大家为了“占这个便宜”,大概率会多花一点钱去买些需要的东西,相当于加了一份杠杆。
国家也能刺激到经济,增加货币流通,达到双赢局面。
第二,消费券具有定向支持行业的作用。很多城市的消费券并不是哪家店都可以用,而是采用了定向扶持的原则,重点扶持那些利润微薄的民生行业。
不过消费券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毕竟消费券只能用来购物,并不能用于还房贷、付房租这些支出。
而且发消费券有没有持续性呢?
我觉得挺难,大家不消费,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收入不稳定,没能力也没信心消费,光靠一两次消费券,几乎不可能长期拉动人们消费动力。
只有想办法促进经济复苏,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大家的收入,才能长久的拉动消费,这也是民心所向!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辣之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zysp.cn/wiki/202509-27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辣之友号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疫情期间,美国为何发放现金而中国选择消费券?背后原因揭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辣之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站在教授的角度来讲,本意是好的,不过李稻葵的这番言论并没有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反而是质疑声一片。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能领到这1万块钱的家里也不差这1万块,差这1万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