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数据更新:虽然宣布结束,但特定人群仍需加强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过去三年多,全球经历由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引发的多轮疫情高峰。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

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

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

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

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

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

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施国庆: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

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

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张文宏凌晨发声

6日凌晨,张文宏更新微博:“搭乘深夜航班MU5165 在夜间23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第一条跳出来的消息就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以下为全文——


中疾控周报发文: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率,这类人群注意防护

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发布《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

文中介绍,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广东省出现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情况。该研究调查了广东省的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率和相关因素。所有的再次感染都是在2022年12月开始的第一波广泛社区传播中发现的。该研究估计,原始毒株原发感染的再感染率为50.0%;阿尔法或德尔塔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35.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18.4%;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到6个月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4.0%。此外,94.2%的再次感染病例有症状,但只有7.7%的病例需要医疗干预。

该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至6个月内再次感染的风险较低。在首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然而,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没有发现危重病例。无论病毒变异或上次感染后经过的时间如何,既往感染所赋予的保护可能有助于降低再次感染后重症的发生率。研究团队发现,医护人员的再次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

此外,至少在未来三个月内,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广东省引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仍需保持监测,进行基于人群的常规抗体水平调查仍然至关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还发布了《预先计划的研究:第二波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时间和规模——189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文中介绍,在大多数国家,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第二波疫情,出现在第一波疫情发生后的5至7个月内,第二波疫情的规模明显低于第一波疫情。此外,该研究结果显示,在151个北半球国家中,有107个国家发生第二波新冠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8月30日,这表明温暖的天气对遏制疫情传播的影响有限。

在北京居民最常用的邻友圈APP上,网友们每天都在分享着北京的最新消息和生活点滴。欢迎您也扫码进入邻友圈APP,分享您看到的北京大事小情,求助爆料,优质原创内容或被【大北京早知道】微信公众号采用,还有红包奖励!


大北京早知道(微信号dbjzzd),为北京用户提供精准的便民生活资讯,第一时间报道北京突发热点事件,爱上大北京,从这里开始!


回复【入学】获取北京各区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入口、义务教育入学流程、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小学入学服务系统使用手册;

回复【博物馆】领取北京博物馆“百千万”惠民门票;

回复【地铁】获取北京地铁高清线路图下载、首末班车时刻表、地铁拥挤度、线路调整最新消息/服务热线;

回复【机场快轨】免费获赠大兴机场快轨票;

回复【郁金香】参与2023北京郁金香文化节活动;

回复【大运河】线上购买副中心运河游船票;

回复【清明】获北京清明节去哪玩(活动)、清明踏青赏花、限行/高速免费等信息;

回复【幼升小】查看海淀1911须知、公租房就近上学、幼升小政策变化、非京籍幼升小居住登记卡改成居住证等问题汇总;

回复【居住证】获北京市居住证办理入口、办理指南;

回复【电子警察】查看北京1900余处抓拍分心驾驶行为电子眼具体分布位置;

回复【供暖】获取北京各区供热服务电话;小区对应的供热单位名称及锅炉房;居民供暖费价格查询;

小编微信:linyouquanxw 联系爆料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北京晚报

关注发现大北京视频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热点视频~


区域
微信昵称

北京 大北京早知道
dbjzzd

好吃好玩

优惠福利

邻友圈

(服务号)

linyouquan99 朝阳 朝阳通 chaoyangtong 海淀 海淀早知道 haidian100 昌平 昌平早知道 changping77 丰台 丰台早知道 fengtai10 通州 通州早知道 tongzhou360 大兴
大兴早知道 daxing_100 东西城
东西城早知道
dongxicheng_999 石景山
石景山早知道
shijingshan_999 房山 房山早知道 fangshanzzd 亦庄 亦庄指南 daxing600 顺义 中央别墅区在线 bjbieshuqu 望京 望京网 wangjingshequ 东坝 东坝邻友圈 dongba100 回龙观 回龙观社区网 hlgnet_com 酒仙桥 酒仙桥邻友圈 jiuxianqiao01 CBD CBD网 cibidicn 来广营 来广营邻友圈 beiyuan99

亚运村

奥运村

亚奥在线 yaao100

朝阳东北部

朝阳指北

cyzhibei 朝青 朝青邻友圈 chaoqing99 太阳宫 太阳宫邻友圈

taiyanggong

100

单身交友 51相亲 wuyouxiangqin

客官!点在看有惊喜哟~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辣之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zysp.cn/wiki/202509-183.html

(1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5年09月01日

    我是辣之友号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5年09月01日

    希望本篇文章《全球疫情数据更新:虽然宣布结束,但特定人群仍需加强防护!》能对你有所帮助!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5年09月01日

    本站[辣之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5年09月01日

    本文概览: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