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1931年陇西康家湾鼠疫事件,根据档案记载和口述史料,进行以下梳理。
一、疫情背景与诱因
1. 自然与社会环境
康家湾地处黄土山梁,土地贫瘠,年均降雨仅30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长期面临干旱与饥荒。1929年西北大旱引发饥荒,饿殍遍野,村民身体羸弱,卫生条件极差。
当地鼠患猖獗,以砂土鼠、黄鼠为主,1930年鼠类耗粮达40%,田地甚至出现自毙病鼠,为鼠疫杆菌传播埋下隐患。
2. 军阀统治与迷信盛行
民国时期陇西由军阀鲁大昌控制,横征暴敛,民生困苦。民众缺乏科学防疫意识,疫情初期多依赖阴阳师、巫师驱邪,加速了疫情扩散。
二、疫情爆发与扩散
1. 首例病例与家族传播
1931年农历八月初,包家大儿媳之女包莲莲(14岁)下地劳动后突发高烧、胸痛、呼吸衰竭,三日内死亡。此后包家亲友接连感染,症状包括咯血、发绀、24小时内猝死,呈现典型肺鼠疫特征。
2. 迷信活动加剧传播
包家请阴阳师何天清驱邪,挖出包莲莲尸体由军阀旅长张荣卿枪击“镇邪”,聚集人群成为超级传播事件。
何阴阳、白家山巫师、临泽县活佛等介入法事,均被感染并扩散至周边19个村庄。张荣卿及随行5人返城后死亡,引发县城恐慌。
3. 国际医疗力量介入失败
奥地利籍天主堂神甫窦某与西医吴宝绮赴村救治,佩戴麝香罩防护仍感染身亡,仅学徒王大卫幸存。反映当时缺乏有效防护手段。

康家湾卫星地图
三、政府应对与疫情终结
1. 军阀消极防控
鲁大昌仅下令封锁城门,禁止康家湾人入城,未采取医学隔离或消杀措施。转而求助喇嘛念经、洒“药水”驱疫,耗费300银元却无实效。
2. 民间自发性措施
村民吴阴阳用朱砂、白酒内服外敷,成为唯一幸存感染者。
谢法官以火把焚烧村庄外围,未接触感染者而幸存,被民众奉为“驱瘟能人”。
3. 自然消退
农历十月初降大雪,气温骤降抑制鼠蚤活动,疫情自然终止。全村153人中仅6户外逃者存活,周边地区累计死亡157人,死亡率达99.37%。
四、历史影响与当代防疫
1. 灾难教训
此次疫情暴露民国时期基层医疗体系崩溃、迷信泛滥、军阀治理失能等问题。密集人群聚集、尸体处理不当、缺乏隔离措施导致肺鼠疫快速人际传播。
2. 新中国成立后防控
1964年、1979年定西防疫站两次调查,确认当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开展灭鼠运动。鼠疫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建立24小时直报制度,彻底遏制复发。
该事件作为近代中国乡村防疫失败的典型案例,揭示了社会动荡、生态恶化与传染病耦合的灾难链条,也为当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
来源:生命科学前沿等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辣之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zysp.cn/life/202509-24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辣之友号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1931年陇西康家湾鼠疫事件的全过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辣之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