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西青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持续改善态势,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底,西青区优良天数223天,优良天数比例61.1%,PM2.5浓度44微克/立方米;水质达标率为83.3%,优良水体比例为33.3%,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1.0%以上。
三、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
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18家,推动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1家、天津市雏鹰企业438家、瞪羚企业35家、领军(培育)企业22家,创新型科技企业较2022年增长4.0%,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交易市场显著活跃,共有19家企业申报天津市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全区市级技术转移机构达11家,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11.30亿元,较去年增长25.2%,除滨海新区外位居全市第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1人获评国家级人才项目,天津久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天津市“海河友谊奖”。
教育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4所公办园以及新望道小学、兴华中学等5所学校,新增各类学位7080个,其中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义务教育学位4140个,高中学位1500个。制定印发《西青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天津市西青区幼儿园高质量幼儿游戏研究实践项目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落实“12351”教育人才引育工程,完成2021、2022年“引才计划”校园招聘,共计新招聘教师156人,满足紧缺学科和专业化人才配备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区外引进教育人才9名。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持续加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力度。2023—2024学年度共421名教师,7名校长参与交流轮岗工作。
卫生
深入推进健康西青建设,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32岁,婴儿死亡率0.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53‰,孕产妇连续21年零死亡,通过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健康促进区复审,西青区卫健委获评“2021年—2023年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13家,千人口床位数6.27张,千人口执业医师3.68人、护士3.69人。实施卫生健康卓越人才项目和“金字塔”培养工程,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技术骨干45人,中高级以上职称610人。
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启动西青医院二期建设,西青中医医院实现高水平开诊。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改造,辛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面积提升至7800平方米,赤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建全市首家博硕工作站。连续6年将“筑底行动”纳入区级民心工程,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室达到113个。
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实现 “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7家通过社区医院验收,4家完成示范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疼痛门诊、标准化全科门诊、儿科门诊、胸痛救治单元、儿童医院院内制剂实现基层全覆盖,开设延时服务,满足百姓就医、取药、输液等7大类健康需求。
文化
开展2023年“乡村振兴文化行”惠民演出活动,将百场优秀演出剧目送到基层。举办第六届西青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参与演出活动万余人,受益人数达5万余人。全区各街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强化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开展特色群众文化队伍培训提升工程,培训群众文化队伍200余支,举办了“欢歌赞西青 扬帆新征程”特色群众文化队伍展演。积极推进“书香西青”建设,开展阅读推广活动108场,全年接待读者51.5万人次。
旅游
精心策划西青区“运河明珠•活力新城”文化旅游年,推出 “郊野露营•乐享西青”等十大主题100余项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树蛙部落理想村、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项目正式开园,打造了中天煋河村房车露营公园、郊野公园等14个露营营地,推出了研学、采摘、劳动实践等乡村体验产品。整合优质产品和要素资源,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和2条春节特定精品线路,其中,“杨柳青古镇·霍元甲故里”自驾线路二日游、“诗画西青·乡野漫游”线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推动品牌创建工作,辛口镇、王稳庄镇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瓷艺园、光大环保生态园西青旅游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体育
深入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高标准推动完成2023年市、区两级民心工程任务,配建健身步道2条、多功能运动场1个、笼式足球场1个、社区体育园7个、乡村健身广场1个,健身园器材47处。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推动西青区赤龙公园提升改造,完善西青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健身设施效能,进一步加大老旧器材设施的维护、维修等管理力度,确保全区由体育局配建的器材设备24小时维修到位。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西青区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三届社区运动会共开展20项赛事活动。创新深化特色品牌,开展健身大拜年、西青区第七届“生态体育展演”“行走大运河”健步走、“8月8日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1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天津主会场活动等特色主题活动10余次。组队参加全国、市级赛事活动,在全国“武术之乡”、全国老年人太极比赛、第九届市民运动会及第三届京津冀武术交流大会等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03元,同比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19元,同比增长4.3%。
社会保障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创业。开展“乐业西青·新春送岗”“乐业西青·相约高校”“乐业西青·金秋纳才”等系列主题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积极承办“就青春”天津市大学生就业全媒体大赛,创新推出“万名学子求职行、万名学子强技能、万名学子创青春”三大主题活动,举办第二届“乐业西青·创享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共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5400余万元,审核发放创业贷款1.49亿元,帮扶2839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启用“乐业西青”指挥中心,举办第一届“乐业西青·比武练兵”主题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决赛,开展2023年度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活动和就业红娘示范项目品牌建设工作,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04场,开展直播带岗活动57场,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0个。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3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2.63万人、20.62万人、20.69万人。
积极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2023年西青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7.33万人,其中,居民医保36.13万人、城职医保31.20万人,参保任务完成率达100.7%,分类资助6900余名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推进医保改革,提升惠民实效。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应开尽开”,定点医疗机构异地住院联网22家,异地门诊联网84家,异地门特慢病联网47家。深入开展药品、耗材集采26余批次,推动辖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与集采,全力动员民营医院参加集采,审核医疗机构报量200余次,有效降低药品耗材价格。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民心工程新建10处养老设施圆满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新建3个农村幸福院,提升改造5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备案养老机构2家,新增养老床位661张,为13万余名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补贴3000余万元,构建起由11个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8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68家老人家食堂组成的覆盖广泛、服务便捷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出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办法实施细则》,充分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立“铁脚板+大数据”拉网式排查机制,畅通社救“直通车”码等指尖通道,保障群众诉求及时对接。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事项“一城通办”,满足人户分离困难群众需求;减轻申请负担,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2023年新纳入困难群众380名,截至年末共有低保对象2714人、特困供养人员54人,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000余万元,惠及13.60万人次。全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19人次,为115人提供返乡车票,医疗救治15人次,护送返乡16人次,为2人寻亲成功。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辣之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zysp.cn/life/202509-18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辣之友号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2023年西青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解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辣之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生态环境西青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持续改善态势,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